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丛山中的妈祖庙
【发布日期:2011-04-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秋芦溪和延寿溪源头的兴角山脚下,有一座驰名闽中的庙宇:兴角祖宫,民间俗称“三女庙”,大殿正中主祭着吴四娘、妈祖、陈靖姑三尊女神祗,更是声名远播至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庙宇所在地的上宫由此而成为莆田山区一处颇具影响的民间信仰朝拜圣地。
据考证,兴角祖宫首先主祭吴四娘,原名吴媛。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出生于苏州城的一个中医世家。后为抗婚南下追随何氏九仙的足迹来到与九鲤湖东北高山结庐而居,遍治医各种民间疑难杂症,受人爱戴。当地人在她生活过的地方立庙纪念。后人为祭祀方便,便把庙宇移到兴角山阳面的开阔处重建。明人方鹤《游洋遗稿》曾载:“兴化府南十余里 有馨角宫,昔有三座九天井之规模。明时,不平者严布政火毁之。乡人重建。庙祭吴四娘、杨二使之神,分灵宫众,为邑民所崇。形成兴化南湄洲,北上宫之象。”
从中可看出,在明朝,兴角宫已形成规模,吴四娘在当时是与湄洲妈祖齐名的女神祗,在莆仙大地颇具影响。后来,淳朴的山民们便把立德、大爱、行善、无私的妈祖神祗也奉请进庙时与吴四娘一同奉祀,让其福佑众生。据传,在庙宇下方约1公里处有一龙潭,是直通兴化湾和湄洲湾的一处海眼。据说,当年三江口建设兴角宫分灵庙(昭惠庙),以及港里妈祖祖祠所需的木材,山民们都是把山上砍下的木头从这口海眼中扔下,而从三江口或贤良港浮出。而另一尊女神陈靖姑同列于该庙陪祭的渊源,则是古代山区瘟疫频繁,女人和孩子犯病常常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引进擅长于此道的莆阳本地神祗陈靖姑为民降福祈佑便是渠到水成的事,形成唯一一座奉祀三尊莆仙本地女神的庙宇。
随着三女神信仰文化的崛起和信众的增多,人们翻越兴角山去朝圣的困难。信众们便在石马台对面的山脚另建一座庙宇来祭祀之。如今保存下来的兴角宫为歇山式建筑方格,前后两进大殿,大殿和护厝中的两个天井的地势与外面相比,明显处于低洼,但终年流水顺畅,不淤不涝。据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当年立庙时,天井排水道直至山下数里的龙潭,而在排水道里放进了雌雄两只海龟,让其自由繁殖,用于疏堵坑道中的於泥。尽管那两只海龟及其子孙们如今不知是否安在,但雨季不淤不积却是不争的事实,至今还是一个谜。
兴角祖宫正殿及护厝建筑占地面积2.8亩,坐东南伏牛山朝西北兴角山。为清代建筑模式的三间厢式,中间为主殿,两边乃护厝,主殿与入殿、正厝与护厝相连处各有天井三个分流雨季屋脊上的雨水。走廊及殿内16支唐式莲花状石柱向善男信女们倾诉着历史的久远。同时可以考古该庙宇历史的还有矗立在走廊之上的一只唐代狮面石兽,以及嵌入墙体中的许多莲花石座,一样可以向世人彰显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沿革。鉴于时代久远,该庙宇建筑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仙游县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妈祖信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三尊魅力无限的女神在山区的信仰也不断得到传播和发扬光大。目前,兴角宫的分灵庙遍及莆田西北部山区及三江口哆头、南少林、常太湖等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祖宫在各地的分灵庙有105座。每年正月元宵期间,各分灵宫纷纷前来传承香火、启清圣水,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近来来,祖庙不断把“香火钱”用于修葺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如建设了两旁钢筋混凝土的护厝、铺设了石埕、浇灌了庙会广场、修通了兴角山道等,极大方便日益增长的朝圣人群前来参观,使魅力独特的三女神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林文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