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拓开港城新天地
【发布日期:2009-11-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海西建设中,莆田市努力发挥“拓展一线骨干作用”。“拓展”,成为莆田市奋力追赶、持续提升、蓬勃崛起的关键词。

拓开港城新天地

铁轨铺进莆田火车站,莆田告别“手无寸铁”历史。

福厦铁路铺轨合龙、LNG接收站加速扩容、“妈祖信俗”入选世遗、莆秀高速公路通车在即、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启建......莆田大地捷报频传,振奋人心。
近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又传喜讯:前三季度,莆田GDP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增幅均跃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比全省增幅高7.6和12.8个百分点;全市192个在建重点项目热潮涌动,完成投资148.68亿元,占年度计划77.2%。
一个个重大项目,回响着莆田市“拓展一线骨干作用”的激越号角;一组组精彩数字,倾注着300多万莆田人民的发展豪情。

站位海西,拓开发展思路

建市时间短,基础设施滞后,经济体量排名较靠后。在加快推进海西建设的新形势下,莆田如何先行先试,奋发作为,填平低谷,担当“拓展一线骨干作用”呢?
市委书记杨根生表示:“国务院《意见》的出台,充分展现了莆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站在海西全局来找准自己的定位,超前考虑带动新一轮发展的规划,赋予港城崛起更加丰富的内涵。莆田要通过lsquo;以港兴市,工业强市rsquo;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集聚,提升经济规模,加快新一轮发展。”
莆田地处海西中部沿海,坐拥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良好区位、港湾资源、妈祖文化、天下莆商是莆田的优势所在,为把潜在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市委提出“全面开发湄洲湾,规划建设兴化湾,保护利用平海湾”,促三湾整体推进,联动发展。
正是努力挖掘这些优势,并非林区的莆田创造出“无木生材”的奇迹,全国首个海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落户秀屿,经营木材的莆商抱团回归,占地2万亩的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正在打造,荒芜的盐碱地上崛起了一个木业新城。
工艺美术产业是莆田的传统产业,为使老产业焕发青春活力,莆田市主动作为,相继获得“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特色基地”、“中国银饰之乡”等国字号区域性品牌,莆田工艺美术城、秀屿上塘珠宝城、坝下古典家具专业街等产业平台不断拓展;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健步跨越,从零敲碎打的小作坊迈向集约化发展的大市场;今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超50个亿,提前15个月实现“十一五”目标。
莆田是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制鞋业是莆田最大的产业。面对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市委、市政府引导品牌企业华丽转身,分兵组团主攻国内市场,相继在沈阳和成都设立了东北和西南市场营销中心,创建“莆田鞋业品牌专卖区”。今年,莆田鞋业逆势飞扬,前三季度产值突破了180个亿,增幅超过10%,日前开业的莆田鞋服城成为海西首座大型鞋服市场。
高度拓开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市委书记杨根生认为,莆田必须进一步整合港口、区位、妈祖文化等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大繁荣,把“拓展一线骨干作用”落到实处。

以路兴港,拓大发展空间

从地图上看,海西20城呈扇状张开,莆田刚好处于扇把枢纽位置。莆田市决策层意识到,要拓开莆田的发展空间,就要打造枢轴效应,路港联动,加快建设大港口,拓开对外大门;加紧编织大路网,拓开港口大腹地。
目前,莆田港开发热潮涌动。湄洲湾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顺利推进。福建LNG10万吨级码头、秀屿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已经建成。总投资40个亿的东吴港区8个深水码头成片开发,其中5个5至15万吨级码头将在2012年与向莆铁路同步建成。总投资39个亿的国投湄洲湾10万吨级煤炭码头配套设施也已开工。总投资15个亿的罗屿25万吨级散货码头和4万吨级中转码头,以及秀屿港区2号、3号码头将在年底开工。
莆田过去“手无寸铁”,是海西铁路建设的空白点。如今,3条铁路正以如虹气势同时推进。10月18日,在福厦铁路仙游火车站,两台长钢轨铺设机顺利接轨,福厦铁路铺轨全线贯通。眼下,向莆铁路莆田段在加紧会战,青云山特长隧道和莆田特大桥建设全面提速,已完成投资13亿元。湄洲湾铁路支线顺利推进,2010年4月,港湾站至莆田站将与福厦铁路同步运营。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总长23.6公里莆秀高速公路建设将在11月底通车。在福—泉—漳高速公路扩建中,莆田市施工管理佳、进度快,迎来了省高指组织的现场会。总投资53.14亿元的莆永高速将在11月底开工,长达49.7公里的福广高速仙游段和长达86.37公里的兴尤高速莆田段力争提前开工,“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将从港城拓开。
为呼应港口开发,前不久,莆田又决定投资158亿元,打造总长304公里的24条疏港道路。近期投资37.4亿元,确保荔港大道、城港大道一期、莆阳路一期、仙港大道等道路在明年元旦和春节分别实现通车。
以路兴港,纵横八方,千帆云集的亿吨大港将在海西中部沿海崛起。


依港兴市,拓进重大项目

莆田过去因处“前沿阵地”,没有大项目布点,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制约莆田发展的瓶颈。为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用好机遇,围绕项目有效运作,瞄准海内外大客商,加紧策划生成一批重大临港项目。市、县(区)招商小分队,主动赴京、沪、粤、港、台、东南亚推介,不仅吸引来一批投资商,许多央企和省属企业也前来加盟,推动“以港兴市、工业强市”进程。
央企中铁股份先期投资25亿元开发妈祖城。中铁股份是亚洲最大、全球第四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在谈到何以倾力投资妈祖城项目时,中铁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妈祖城项目立足高起点,统筹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各类要素,具有很强的投资价值,而且对于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平台,推动我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海油公司继投资上百亿建设福建LNG接收站和莆田燃气电厂后,又投资建设LNG冷能空分项目和深冷精细胶粉项目,丁基橡胶项目也在洽谈中,产业链的延伸将衍生出全国首个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区。
10月18日,国投公司启动了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项目;并把主攻方向瞄准兴化湾的整体开发,兴化湾岸线资源丰富,可建50个10万吨级巨型码头,开发建成后,可同毗邻的湄洲湾连成一体,形成半岛经济区,从而将莆田打造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港口城市,凸显中国沿海经济圈的新亮点。
继9家国家投资公司和12家省属企业集聚投资开发莆田外,由香港人和商业公司投资22亿港元建设的“凤凰山公共设施管理”项目、惠好(香港)医药集团投资35亿元的“海峡中药材商贸城”项目也相继落户莆田。
重大项目的相继布点,有力地撬动了莆田经济板块的抬升。

打妈祖牌,拓展两岸合作

9月30日,“妈祖信俗”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随后举行的“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和“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兴化”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嘉宾和妈祖信众50多万人参加。
海西先行先试,妈祖文化交流一马当先,创造出两岸民间直航、巡安台湾百日、特大团队朝拜、天下妈祖回娘家等许多“第一”。莆田还将充分发挥妈祖对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