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市区荔涵大道的延寿溪大桥——九华路口段的施工现场,只见大型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在来回穿梭,隆隆作响,乌黑锃亮的沥青厚实路面在滚滚车轮下不断延伸着;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在道路的路沿石牵线描画;施工人员忙着设置人行道的挡车柱......
正在施工的荔涵大道先行试验段只是荔涵大道“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的一部分。荔涵大道西起中心城区延寿大桥,东至沈海高速涵江出口,路幅宽度52米,现状主车道宽度为24米,双向6车道。道路横贯城厢、荔城和涵江三个区,途经西天尾镇、梧塘镇,国欢镇,三江口镇等多个重要城镇,是我市北部地区最为主要的交通快速通道,全长约20.5公里。该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将达3.7亿元,工期为一年。工程将分四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是先行段,自延寿溪大桥--荔园北路段(8710部队),长约3.2公里;二期工程自荔园北路段--梧塘路口,长约5.5公里;三期工程自梧塘路口--江口圆圈,长约10公里;四期工程自江口圆圈--沈海高速涵江出口,长约1.8公里。一期改造工程自今年6月下旬开始动工,目前已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先行试验段的路基预处理、管线下地、道路中间绿化带的重新设置、侧分带路沿石提高及新增侧分带开口等。而眼下正在进行的改造工程的先行试验段,自延寿大桥至九华路口长1.7公里,虽然还只是荔涵大道一期工程的部分路段,但由于它发挥采集各项技术指标的作用,因此在荔涵大道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中显得举足轻重。
据了解,荔涵大道于1999年建成,是进入市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及市区间的往来通道,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经过15年来的运营,沿线路面板块破损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及舒适;另外,沿线排水设施不畅、人行道缺失,雨季到来时路面积水,严重影响了道路美观及市区形象。荔涵大道改造工程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该工程列入我市2013年城建重点项目之一。今年又恰逢我市建市30周年,该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定位标准高。
荔涵大道“白改黑”改造作为示范提升工程,从现状功能定位上看,荔涵大道及其周边区域的建设开发对于整合城厢、荔城传统片区,连接涵江片区发展空间资源,拓展城市用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发挥中心城区发展辐射等均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除此之外,它的功能还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进行快速化建设,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根据规划,荔涵大道在东圳路~荔园路之间设计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最高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在荔园路~沈海高速涵江出入口之间设计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80公里。同时按照快速化设计的要求,对道路沿线各出入口、交叉口、公交站点、行人过街等重新进行梳理,满足快速通行的要求;二是进行路面“白改黑”,提高行车舒适度。对原有路面全面进行检测,对破损的路面采取换板、注浆、清洗等措施进行修补加固,在基层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加罩沥青面层,部分调整道路坡度和转弯半径,使道路在整体上更加顺畅,改善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噪音,提升了城市品味;三是增设中央绿化分隔带,满足绿化景观需求。绿化景观方面采用种植秋风搭配天竺桂、红车等灌木和花卉,打造出高低错落,韵律变化的独特道路景观,即可缓解行车过程中的视觉疲劳,也大大改善了沿线交通安全,避免行人、车辆横穿及对面车道炫光的危险,提升了交通的安全性;四是认真梳理地下管线系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针对荔涵大道沿线排水设施不畅、人行道缺失,雨季到来时路面积水等问题,本次道路在改造的同时对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各种管线一并重新梳理,能下地的下地,能完善的完善。另外,新增了一条600毫米管径的城涵给水管道,实现城涵互助、互通供水,提升城市的供水安全。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朱玉清 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