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 养生
立秋后饮食应重视 宜清肺 忌生冷
【发布日期:2011-08-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立秋已过,虽然从气象学上讲还未到真正意义上的秋天,但离秋天已经不远了。从气温上看与往日温度相差不大,但已出现中午热、早晚凉的气象。大家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加上夏天常吃冰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因此早秋时节脾胃应有一个调整适应食物阶段。对此,医生提醒人们,立秋过后要调整一下身心状态。
立秋后要养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清肺梨:可生津止渴,清热止咳等。一种做法是把内部掏空,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煮食。二是带皮切块,放到碗里再蒸,碗里最好再放上冰糖,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热吃效果最好。三是连皮切成块,和木瓜、蜜枣、猪骨一起煮汤,有清肺热、开胃作用。四是将银耳泡发后,和梨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根据口味不同可再放入枸杞、枣等。
立秋后要增酸
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可多食用苹果、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立秋后要多吃增强免疫力食物,如酸奶、 红薯、茶、鸡汤、牛肉、蘑菇、鱼和贝类、大蒜、燕麦和大麦等。
立秋后如何进补
一向钟爱炖品的梁先生在立秋后就开始他的补身行动,一个星期至少吃三次滋补炖品。前两天他突然无故出现喉干舌燥的症状,晚上睡觉时更突然流鼻血,吓得他以为出什么事。幸好经自行止血后,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这是很明显的补过头。”医生说,每年立秋后,临床上常可见到年轻人盲目进补而导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损害者,足以证明进补不当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医生认为,秋季非常有必要进补,因为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但广州天气比较特殊,立秋至今气温仍然偏高,在这种气候状况下,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若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症状也会出现。
所以,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尤其重视对上呼吸道如鼻咽部的保护,若要进补,应在专门的营养师或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那么,如何才能在秋季做到科学进补呢?
医生说,像人参、鹿茸等“好货”,反而会引发虚火,中医称之“血热妄行”,不宜食用。从物美价廉的食补角度来说,百合、莲子、山药、白扁豆、红枣、莲藕、黄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祛除余暑等功效;从药补的角度来,黄芪、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比较适合。另外,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立秋后饮食禁忌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重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非常注重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轻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据《39健康网》)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