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查获成品油走私案件12起215.68吨,抓获违法嫌疑人12名,查扣涉案车辆16部, 查获成品油起数、吨数同比分别上升140%、247%。这是东吴边防派出所2016年打击走私成品油取得的战果。
受境内外价差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以“蚂蚁搬家”式的无合法、齐全手续成品油走贩私活动在湄洲湾海域成为治安热点。“蚂蚁”虽小,却不断蚕食、扰乱市场。针对这一情况,出现了一批“捕蚁”能手,他们长期坚守在一线,打击走私违法行为,为维护驻地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打击走私织天网
2016年12月23日凌晨,一张无形的大网覆盖了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东吴边防派出所辖区各个码头、港口以及重点路段,这是该所按照上级部署开展的打击成品油走贩私统一行动,这已经是东吴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吴候舟连续几天带队蹲点设卡。凌晨3点多,几名边防民警在东埔镇城港大道旁,已守候了5个小时,突然有人轻声说:“没错,就是这部车,你们看,后面车上拉的是油罐。”“各组注意,各组注意,目标车辆即将到达码头”,“行动!”随着吴候舟一声令下,8名执勤官兵扑向目标车辆,油罐车司机发现情况不妙,已经来不及调头,只能乖乖停车接受边防官兵的检查。经查,车载成品油约61吨,本想趁着夜色完成转运交易,没料刚上路就被边防官兵查扣。
据了解,这是东吴边防派出所近期又一场“捕蚁”胜仗。 走私分析多以夜幕做掩护进行走私成品油,为了等待“猎物”出现,官兵们常常要与走私分子玩“潜伏”游戏,这一“潜”,短则数小时,长则几天。
“主要还是一些零散的走私,以lsquo;蚂蚁搬家rsquo;式进行走私,走私分子往往明确分工,分别负责看路、运输、装货以及卸货等。”吴候舟介绍说。据悉,走私分子把改装后的小渔船开到外海,多批少量从走私母船上接驳成品油,最后输送到岸边的油罐车,再转运其他用油量较大的地区。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成品油走私活动,由于作案手段多变、不法分子沿线布哨以及承担的法律风险低,给打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该所官兵进行严密布控,重点对辖区港澳口、码头、重点路段、加油站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和设卡盘查,加强对辖区的储油设施和有可能被走私分子雇佣的小型货车、运沙车及船只等进行摸排检查。
科技管边显成效
成功“捕蚁”行动的背后,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该所立足科技引导,加强反走私硬件建设,2016年该所在辖区7个行政村新建视频监控537个,并计划在辖区西山村建设海防视频监控,进一步提升沿海管防能力。
巧借视频监控这一“科技之手”,在提升打击效能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企图钻空子的走私分子,在官兵们的“火眼金睛”下无处遁逃。工作中,该所严把“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等环节,着力于服务实战。按照“监控围着警情转、巡逻跟着镜头走”的要求,通过视频监控对重点区域开展视频巡查,通过视频巡查发现可疑线索,联动路面巡逻警力跟踪协作查证,对违法犯罪的线索或过程进行实时锁定跟踪。通过视频监控,该所2016年9月成功锁定2名涉嫌走私无合法齐全手续成品油人员,查获成品油约72吨。
依靠群众造声势
长期以来,官兵们养成了一种习惯:每次巡逻、走访时,必会到附近渔船上进行法治宣传,让“走私即是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官兵们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最近的海上治安动态。
“多亏了群众的帮忙,我们才能及时掌握海上动态,为打击走私工作提供信息保障”。这些群众都是普通渔民,他们熟悉辖区海域情况,在搜集信息、协助防范和打击犯罪等方面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9月23日,该所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八方港口4-6号泊位附近可能有走私成品油行为,官兵根据举报迅速在指定区域布下“口袋阵”,果不其然,当夜就查获一起走私成品油违法行为,缴获无合法手续成品油27吨。
此外,该所官兵还利用伏季休渔期,在辖区车站、渔港、码头、菜市场等人流量大、位置明显的区域开展反走私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走私活动, 发现并举报走私线索。同时,官兵们还通过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中的案例,向群众现场讲解政策法规及走私的危害性,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管边、控边、护边,营造打击成品油走私活动的强大声势。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