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我市沿海即将由防台防汛期转入防范寒潮大风期;而根据历年数据,寒潮大风期亦是商渔纠纷多发易发期。为了助力解决商渔纠纷难题,促进我市海域和谐平安发展。日前,莆田海事局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向新闻媒体和航运界通报目前莆田沿海商渔纠纷现状、造成原因,及采取的应对举措、存在困难和今后举措。
据介绍,近几年来,每年发生在我市沿海海域的商渔纠纷不下十起,大部分发生在夜间,且在南日水域尤为突出。商渔纠纷除了造成商渔双方的经济损失,而且协调解决难度大,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随着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商渔纠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海洋养殖范围没有明确界定,除了未能在海图上给予标识、发布,亦无助航设备加以标识;同时,船员安全意识薄弱、对海域环境认识不足、夜间造成船舶驾驶员视线不良或疲劳导致船员警惕性下降等,也是原因之一。
今年,该局将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通过组织人员对养殖区进行现场勘察,分析研究后给予海图标绘,后通过发布航行通告、媒体网站等方式给予对外公告,向广大航运公司、航海者宣传推广,提醒注意航行安全,该举措亦获得国际航运网站的转译宣传。同时,该局通过联合渔业、乡镇政府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海上交通安全教育进渔村、渔港活动,并通过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对航道、通航水域的巡查执法。
目前,解决商渔纠纷虽然存在海域使用未能得到彻底规范、商渔双方安全意识不足、纠纷协调难度大等困难,但是,该局将通过以下几点给予努力破解:一是推动主管部门合理、规范海域使用功能。二是继续对我市沿海养殖海域进行勘探,通过材料制作、发布航行通告、航运媒体公布等方式,提醒航经该海域的船舶,在设计航线时尽量选择远离养殖区的海域航行,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在养殖区附近海域航行,在锚泊时应选择远离养殖区海域。三是联合渔业、乡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开展海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渔村、渔港活动,加大对养殖户的安全警示教育。四是加强海上巡查执法力度,针对巡查中的占道、碍航养殖情况,及时通报主管部门,推动主管部门加强用海管理。 (时报记者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