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警企冷暖鱼水情
【发布日期:2016-11-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今年2月初的一天清晨,涵江区弥漫着金猴舞春的气息,临街的摊铺前骈肩叠迹,古厝的民舍上张灯结彩,大家伙儿忙碌地购置着春联和年货,相互作揖送上新春的祝福,平日里沉睡的小城在这一天显得格外有活力。而在涵江边防大队党委会议室里,一场气氛沉重的研讨会已经持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近年来,受总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企业活力受到重创,就业保障和治安隐患压力逐年上升,凡此种种,无不紧紧揪着边防官兵的心。这场研讨会,正是涵江边防大队紧急部署应对经济下行推进年工作。至此,一场帮扶企业涉险渡难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靠前服务:热点对焦出奇招
近年来,根据莆田以港兴城的总体规划,各类国家、省重点项目纷纷落地,总投资近850个亿,其中大部分厂区位于涵江公安边防大队辖区。工厂企业多,外来工流量就大,如何做足做好流动人口服务保障,帮助企业释放管理压力,这个大队有妙招。
“服务质量要提高,管理理念就要更新。”涵江边防大队政委魏智兴强调,要从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最切身的利益入手,结合下辖所辖区试点成效,全面部署落实“廉租房”推广工作。
何为“廉租房”?涵江边防大队大队长林祥解释说:“lsquo;廉租房rsquo;即通过协议的形式由辖区孤寡老人为代表的房东以解决外来工住房为目的,按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将住房租给外来工;同时,外来工还要扮演“临时家庭成员”的角色,力所能及地帮助照看老人。”
涵江边防大队依托“大走访”活动,对辖区内的房屋进行了“兜底翻”式的摸排,综合分析了企业工厂分布、流动人口户籍地等因素,积极会同各村委会,与民房留守老人协商和洽谈,236户家庭与386名流动人口签订了租住协议。
湖南籍职工王学发回想以前在出租房里的日子颇有感触。她说:“以前房租高不说,居住条件又差。生活中很少与当地人聊天交流,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在与民房留守老人签完协议书后,她高兴地说:“现在,上班的时候lsquo;家rsquo;有人帮忙照看,下班还可以到左邻右舍串门,这让我找到了lsquo;家rsquo;的感觉。”
各项惠及外来工的政策和措施的逐一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切实体会到了来自第二故乡的浓浓温情,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在涵江落户、扎根。
和谐守护:贴靠帮扶暖心头
平安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谐稳定的内外环境是企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后勤保障。涵江边防大队把准“只有稳定才有发展”脉搏,全力为驻地创建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相继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今年1月底,新德辉鞋业有限公司转租的生产线出现薪资纠纷,30余名员工情绪激动,还有人跑到楼顶讨说法。企业方刚要报警求助,涵江边防大队官兵就已出现在现场。经过连续3天的调解,最终达成了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满意协议,这场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涵江区高新园区重点外资企业——香港德信电子有限公司落户涵江区已达20年。多年来,涵江边防大队坚持敏锐维稳、主动治安,为公司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刚从深圳调至涵江区公司的企业高管张睿环感慨时说道:“调到这里上班,深感周边的治安环境比以前的好很多,安全系数更高。涵江边放大队官兵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到位,给我们在涵江继续发展注入了坚强的信心。”
治安巡防需要官兵的辛苦付出,更需要技防力量的支持。这个大队引进以大功率蓄电池为动力,可满足治安巡逻、移动办证、视频监控的多功能厢式警务车,开展流动接处警服务,改变以往被动接警为主动出警,变事后调查为抓捕现行,扭转了治安防控被动挨打的局面。
“台风要来了,你们住在这里太危险,请快登上我们的警车撤离到安全地。”这是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登陆前,涵江边防大队官兵紧急撤离辖区省重点项目沿海建筑工地上120余名工人的一幕。由于沿海风力逐渐加强,官兵及车辆数量有限,这个大队只能组织警用机动车辆实施转移,经过10余次的车辆往返运输,历时4个多小时,成功将120余名工人安全转移到避险点内,帮助企业消除了巨大安全隐患。
打防兼顾:多维管控解忧愁
在非法行为侵害时,关心企业安危,维护企业利益,已然成为这个大队战斗在应对经济下行这个特殊战场上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面对沿海地区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压力,这个大队下决心,加大力,主动揽下了化解涉企问题,释放发展压力的重担,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2015年11月4日,涵江区一重点企业负责人到该大队报案称,该企业原驾驶员林某通过伪造企业内部印章及项目承包合同,骗取工程队合同定金12万余元后潜逃,致使该企业声誉受到极大影响。该大队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经多方走访,成功锁定了在多地辗转隐匿的犯罪嫌疑人林某的行踪,仅历时1个月就将其成功抓获,并即时做好回访解释工作,消除影响,为企业挽回形象。
“辖区各类大案要案的快速侦破,得益于民警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更得益于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涵江边防大队边境管理业务参谋杨杰如是说,这个大队组建了一支由社会化采集网格员、辖区治安积极分子、社区工作者及村干部组成的100余人的队伍,对本辖区开展全面的社会治安信息采集工作,确保进村不漏户、入户不漏人,揪出藏匿深水区的“漏网之鱼”。
今年7月12日,这个大队的网格员在对一名醉酒男子进行帮扶时,按照工作习惯对该男子进行登记拍照。经比对,发现该男子为在逃人员苟某。网格员随即将信息上报公安机关,并配合警方将苟某抓获。
据悉,自网格化社会治安信息采集工作开展以来,这个大队已采集、录入各类信息17万余条,通过信息化采集抓获在逃人员6名,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了强力支撑。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