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年。近几年,莆田第一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年年刷新。今年高考,莆田第一中学又获佳绩。理科全省前50名独占9名,人数以明显的优势名列全省第一;全省前100名,莆田一中占17名,人数全省第一;且共有20人考取顶尖学校,其中考取清华北大16人,考取香港大学4人。近日,记者有幸见到这一群即将步入世人看来是顶尖的大学殿堂的部分学子。
良好的学习氛围
蔡少锋,以投档分694分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录取,这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与记者聊天时是侃侃而谈。当记者问及为什么高考会考得这么好,他说道:“我觉得一中的学习气氛对我学习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所以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竞争才让我们更好的前进。”陈辉是一名普通班的学生,但这次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高二分班以来,他总是以一两分之差输给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他曾一度觉得很受挫,所以背地里一直咬紧牙根拼命追赶。高三之后,这位女同学由于心态没有调整好成绩一度落后,但最后还是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说起这段故事时,他向我们反复强调了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在每一次的你追我赶之中,也不会激发我这么大的冲劲。”
大年初二,很多高三的学生还在家里与亲人享受着团圆的气氛,而一中的学生们已经开始了自习阶段。大年三十、初一过后,高三学生便到学校自觉地开始学习。每周上课六天,但到周日大家也毫不松懈。陈明,此次考试以理科687分的成绩排列全市第一,最初他只喜欢在家里自习,后来看同学们都来学校了他也想尝试一下,“在学校这个学习气氛比在家里好多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跟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不用自己在家里瞎琢磨,进步很快。”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莆田一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三一班的班主任施银辉,同学们都亲切的叫他“辉哥”,他是莆田一中当之无愧的“最牛班主任”,他会抽出自己的物理课给学生们上心理辅导,他会带学生们外出踏青郊游,傍晚时分,他会带领他班上的学生绕操场跑步,他认为“学习重要,但享受生活同样重要”。
宠辱不惊的心态
在问及如何应对高考时,几乎所有人都说——心态。吴圳,这个在同学眼里是“小天才”的96年出生的小男孩,高二分班进入奥赛班时的成绩只是班上的37名,但在之后的两年里他节节攀升,成绩已经稳居年段前五,问及原因,他羞涩地回答道:“可能我比别人勤奋,也比别人轻松吧,我心态好,这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郑鹏杰,一个非常幽默的男生,在这场采访中被大家戏称为“总代言人”,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时他总是冲出来帮助解答,似乎比本人更了解他,在他看来,余志伟有恒心有毅力,吴圳勤奋踏实。为什么他会这么了解他们呢?“我这人善于观察别人,观察之后去学习他们优秀的学习方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追赶他们,跟着他们的路走,后来才明白我应该要有自己的路,所以我的前期就是在盲目学习,后期则在寻找自我”,他这样回答到。
高考之后,录取结束。这些小姑娘小伙子们都放松了心情,各自开始了自己丰富的暑假生活,有人重拾好久没碰的小说,有人开始了漫长的电影之旅,有人作为亲戚里的“神人”开始帮助家里的弟弟妹妹补课,而有些则在网上看起了各种大学公开课,提前感受大学气氛。
成绩并不代表全部
“一中是一所负责的学校,拥有良好的学风,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陈方莹的一席话让我们受益匪浅,为这位年纪尚轻的小姑娘折服。她以平常心稳定的拿下高考,并以投档分678分考取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把学习看做我的工作,我只是在完成我的工作而已”,很多家长老师都会说,你现在要好好努力,这样你以后才会过得好,但是在陈方莹看来:“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就是生活,就得认真过,从中找到乐趣”。对于大学,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考取清华北大并不值得骄傲,其实清华北大跟上海交大、复旦等等都是差不多的,在我看来都是一个阶梯的,而且大学是一个能力的训练营,好的学校只是证明了它拥有好的教学资源,好的老师,好的氛围,这样的条件不是只有北大清华才可以提供,所以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不能只看重第一而忽视第二,其实第一跟第二是一样优秀的”。说到这里,蔡少锋也补充道,进入大学之后要更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追求应试能力。
“想做,肯做,坚持做,定能做好”这是高考前夕蔡少锋他们在班级里经常喊的一句口号,在此我们借用这句话,勉励所有经历过高考以及接下来要经历高考的所有人,祝福他们;希望几年后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以及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盼望都能看到这些精英学子们的身影。 (时报记者 吴芹芹 实习生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