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
父亲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他一辈子都没有穿过皮鞋。那时家里比较困难,且不说鞋的样子如何,有一双鞋穿就很知足了。那个年代,下雨天光着脚是很平常的事,一是怕把鞋弄湿,脏了第二天没有其他可换的鞋子,二是为了节省鞋的寿命。
父亲十八岁参加工作,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婚后,父亲一直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即使穿得破损了也舍不得丢掉。不仅因为母亲做得辛苦,而且当时班里还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鞋子早已装不住脚,父亲常常将自己的鞋送给他们做替补。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下起了瓢泼大雨,父亲披着雨衣光着脚下班回来。母亲很意外地问父亲鞋哪去了?父亲说,送给班里的一个孩子了,雨天鞋坏得无法再穿,担心划破了脚。那个孩子家里特别困难,曾经被迫辍学几次都被父亲找了回来。日常生活中,父亲时常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帮助。父亲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精神,成了我的一杆标尺,时刻丈量着我做人的品格,并以此作为家训教育我的孩子。
父亲说,他最喜欢穿的就是布鞋,朴实自然、舒服养脚且经济实惠,脚在里面活动自如,无论走多少路都不会感到疼痛。就这样,父亲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了大半生的时光,三尺讲台前一站就是几十年。几十年中,他从未为自己买过一双新鞋。
时光飞逝,父母日渐苍老,我们兄妹四人先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时我们才真正关注到父亲的鞋。确切地说,是我们一直忽略了父亲大半生的风雨历程。于是,在选择给父亲的生活必需品上,鞋成了我最为关注的物品。一是着实不希望母亲再操劳为父亲做鞋,二是我们都已长大,有能力来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鞋也相继琳琅满目起来,仅仅休闲鞋这一块,就足够选个大半天。我总是将各式各样的鞋不间断地买回来给父亲,父亲穿在脚上,乐在心里。
记得给父亲买布鞋的时候是五年之前,父亲的腿脚已大不如前。那是他和母亲最后一次来家里,大包小包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我依然清晰记得父亲走路的样子,腿很是沉重,明明很平坦的路面,父亲走起来却是踉踉跄跄,一不小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绊到了一样,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再就是一个趔趄要摔倒的样子。看到父亲步履蹒跚,我赶紧上前扶着他,可每次父亲都若无其事地连忙摆手说:“没事,我自己能走!”从不肯向生活低头的父亲,背已经明显弯曲,花白的头发,白得直刺进我的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而后的日子,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方知患上了脑血栓,走路逐渐地举步维艰。而今的父亲,在搀扶下勉强地能走几步,然后腿就会无力地打颤,必须坐下来歇息,做一阵按摩之后才能再走几步,却也走不了多远。天气晴好的时候,轮椅便成了父亲的交通工具。可我多么希望父亲穿着我买的鞋,哪怕仅仅走几步也好,可是这却成了我最大的奢望。
这两年每次回去母亲都会说,以后别再给你父亲买鞋了,以前的都穿不着放着呢!可每次看到一双双舒适美观的鞋我还是又买了回去。心里想,父亲穿上一定会很舒服,一定会稳稳地走得很远。将它们捧到父亲的眼前,父亲乐呵呵地双手抚摸着鞋,就像对着陪伴他多年不见的老战友。然而,只有父亲知道,鞋曾陪自己走过多少坎坷艰辛,走过多少风雨兼程和辛酸无奈!而我们曾经对父亲的忽略何其之多,唯有在为人父母之后才有所领悟,但一切都来得那么迟!
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父亲洗脚,好奇的我就会蹲在旁边看着父亲脚上突出变形的趾骨问道:“爸,这个lsquo;大包rsquo;疼吗?”父亲每次都说不疼。而我从来不敢去碰那个“大包”,不明白它怎么会长成那样?更加不懂得父亲为了我们所付出的艰辛!那个时候,父亲为了我们,每天步行往返好几里路上下班,风里来雨里去。回到家还要下田种地,却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一件破旧的中山装缝了又缝,一穿就是好几年,脚上永远是那双简朴的布鞋。而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不会忘记给我们买点我们没有吃过的食品。每每想起这些,童年幸福的甜蜜依然会荡漾在心间无法磨灭,心就会被酸楚占据,泪湿双眼。
每次回去给父亲修脚趾甲的时候,我依然会问父亲脚疼不疼?害怕不小心碰疼了父亲,每次看到那个“包”我就感觉很疼。轻轻抚摸父亲长满老茧的脚,我知道,是父亲把一切都给了我们,把一生的苦痛留给了岁月的年轮,唯独把眼泪留给了自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份爱,永远藏在威严里,藏在希望中,像海一样深沉,如山一样厚重。
看着父亲双手抚摸着鞋的眼神,我分明看见他心间荡漾的泪水。父亲感叹道:“玉红啊!爸爸老了,成了你们的负担了。”“爸,谁都有老的时候,你还有我们,我们就是您的拐杖。”我转过身,害怕父亲看到我眼中的泪水。轻轻地给父亲穿好了鞋,慢慢地扶着父亲,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我真的好想就这样扶着父亲,一直走下去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