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诗韵惊蛰
【发布日期:2013-03-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孙丽丽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生动又传神的节气名称。一声惊雷,冬眠在地下的小动物纷纷打着呵欠出巢,草木萌生,春天的故事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事实上,惊蛰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季节的步履走到了春天,气候渐暖,地气升腾,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表的缘由。在古代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时桃花红了,李花白了,黄莺开始了清脆的鸣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韦应物的诗里描写了淅沥的春雨里,滚滚春雷划过天空,这时柳芽在暖风中颠摇,蛙鼓湿湿,莺飞草长,大地回暖,雨水增多,一冬休养生息的壮劳力,开始了田间的耕作。农谚云:“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惊蛰季节到了,农闲日子也就画上了句号。
惊蛰时节少不了春雷,晋陶渊明的诗“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仲春时节春雨应时而降,春雷敲响了春天的序曲,翩翩飞来的燕子又回到了旧居。隐居田园的陶渊明,对自然有着敏锐的触觉。“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宋陆游的《闻雷》,说春天来了,人即便老了,也应有勃勃生机,借惊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宋人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也是说垂暮之人,在春雷声声中也会精神振奋。
天地间繁衍生息的鸟兽,借以大自然赋予的灵性,鸣出清新婉转的春谣。惊蛰时出现虫鸣,如“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这是宋范成大的《忆秦娥》,雷声隐隐的惊蛰时节,绿杨随风飘扬,天将欲雨,鹁鸪声声,其鸣甚急。唐刘方平的《月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静谧的月夜,新出土的虫鸣声清脆,万物复苏。古诗里有着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惊蛰鸟鸣图。
从远古至今,一拨一拨的人走在赶往春天的路上。惊蛰,生命开始萌芽时节,它穿越似水的流年,将芳菲铺满春意盎然的人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