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市政协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着重就“推进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2个议题进行专题协商。会上,10余位委员代表各自课题组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市直各有关部门等领导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领域作有关情况汇报说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委员发言。本期刊出“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协商会上市住建局的回音。
卓良好: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
我市涉及饮用水保护地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的共10个乡镇,分别为仙游县游洋、石苍、菜溪、钟山、社硎,城厢区常太及涵江区大洋、新县、庄边、白沙。
仙游县钟山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游洋污水处理厂土建部分已完工,开始安装设备。菜溪污水处理工程土建工程已动工。社硎和石苍两座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管网部分,除钟山镇污水管网已动工外,其余4个乡镇均尚在办理前期工作。
城厢区常太镇已完成北库区配套管网及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并已投入使用。9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周联清实地调研东圳水库综合治理工作,要求针对农业面源、生活垃圾等污染问题要抓紧开展治理。目前市水利局及城厢区政府正牵头实施该项工作,市住建局陈金通说,市住建局将积极配合推进,协调抓紧完善东圳水库环库污水收集及九龙谷片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涵江区白沙至外度水库4.25Km污水压力管已铺设完成,庄边至白沙主干管、白沙集镇区污水管网、外度水库至萩芦主干管、新县镇及大洋乡污水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将进入招标阶段。
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卓良好说,目前我市山区污水处理存在极大困难,一是收集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量少、分散、收集难度大的问题。污水主干管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建设支管、收集管后才能收集到少量污水。其他面源污水,如农药、养殖等因存在非规模生产等问题,也难于收集入。二是进水水质难以常规生化处理。由于存在牲畜粪便及化肥排放问题,部分山区存在排放的污水COD(有机物)浓度低,但N、P等浓度又偏高的问题。市住建局在白沙、大洋抽样检测显示,COD浓度仅在20左右,已低于排放标准。三是建设运行成本较高。饮水源保护地均位于山区,无论采用收集输送或者就地处理的模式,均存在建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根据市里统一安排,会同市环保局、水利等有关部门,督促各饮水源保护地县区及乡镇继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确保在“十二五”即2015年底前完成上述1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管网建设。
为此,卓良好建议:政策扶持,纳入减排考核体系。目前饮水源保护地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未纳入减排考核体系,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以及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均收到较大影响。将饮水源保护区域污水处理产生的减排量纳入我市及各县、区政府的减排考核体系,提高各级政府治理饮水源保护地及农村污水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排放标准。饮水源保护区域污水处理规模较小,无法按照城镇大型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参照住建部《东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排放要求,合理确定农村污水排放执行的相关标准。
强化减排,灵活确定处理方式。根据污水收集难度大,污水量小的特点,合理确定污水收集处理方式。一是通过管网就近接入。具备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或污水管网条件的,尽量就近接入。二是就地处理模式,规模较小的,且难以接入市政管网的应尽量就地处理。
资金保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由于饮水源保护区域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且较为分散,难以采用BOT等模式融资建设,因此应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予以更大的财政扶持。建议采用“省市补助、乡镇建设、县区运营”模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维护运行资金由市、区两级政府各承担50%。
完善机构,加强农村排水管理。建议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尽快组建完善排水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污水处理行业的管理,具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农村污水设施运行及维护管理。(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