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昔日的桔槔 现今的教材
【发布日期:2013-12-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往昔,莆仙大地的农村中,普遍使用一种当地人称为“吊槔”的桔槔工具,以汲水灌溉田间庄稼。本地的桔槔,是在田井旁一竖立的长条石上,横支着一杆的两端长短不一的木杆条而成的。木杆条的短端系着能自由活动的长竹竿,竹竿底部拴一吊桶,用以汲水;木杆条的长端上绑着一块重石,以辅助坠重之用。
当时,站在路旁一眼望去,一根根竖立的长条石,像密密麻麻的木桩,插布在整个旷阔的田野上,确有“桔槔林立”独特的田园风光,成为本乡本土的一道风景线。从这道风景线中,也说明了以往莆仙大地农村中普遍使用吊槔汲水,以灌溉田间庄稼。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桔槔这种传统的灌溉工具,慢慢地被淘汰而消失了,“桔槔林立”的独特田园风光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是成了人们的一种历史回忆。
然而,桔槔的具体形象虽然远离了当代人们的视线,可是在岁月的回溯中,它的遗产形象,却独具了历史价值而产生了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科学性和智慧性,已经成了激发当代青少年爱国爱乡爱人民的一份良好的教育材料。
桔槔这一简单的灌溉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说明了在古代我国在科技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头。
桔槔的工作就是应用物理中的杠杆原理:即是当不汲水时,桔槔木杆长端所绑的重石位置较低,重力势能小;当汲水时,人用力将竹竿与吊桶往下压,这时木杆短端上重石的位置上翘,其重力势能就增加;当吊桶汲满水后,人稍向上提起竹竿,就让木杆短端上的石头下降,重石原来所储存的势能因而转化而对杠杆做功,通过杠杆作用,短端处的竹竿,在人的稍微用力的情况下,就将吊桶中的水提升起来。同时,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
早期使用的桔槔,一般是用竖木来支撑整个装置的,而且竖木与横木杆是固定在一起的。由于桔槔的整个装置长期处在日晒雨淋之中,容易老化而毁坏。在遍产花岗石的莆仙大地上,聪明的莆仙劳动人民就用长石条来代替桔槔的竖木,而且,他们将桔槔的横木杆,改进为可卸可装,即是用时装上,不用时拆卸回去,这一系列的装置改进,就是保护其不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当代青少年难道不为本乡本土劳动人民所具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吗?(吴松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